對子公司投資,是指投資方持有的能夠對被投資單位施加控制的股權投資??刂频慕缍芭袛嗾堃姳窘滩牡谑苏隆?合并財務報表” 的有關介紹。對子公司投資的取得一般是通過企業合并方式。
(一)企業合并的界定
企業合并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單獨的企業(主體)合并形成一個報告主體的交易或事項。從會計角度,交易是否構成企業合并,進而是否能夠按照企業合并準則進行會計處理,主要應關注兩個方面:
1. 被購買方是否構成業務
企業合并本質上是一種購買行為,但其不同于單項資產的購買,而是一組有內在聯系、為了某一既定的生產經營目的存在的多項資產組合或是多項資產、負債構成的凈資產的購買。企業合并的結果通常是一個企業取得了對一個或多個業務的控制權。即,要形成會計意義上的“ 企業合并”,前提是被購買的資產或資產負債組合要形成“業務”。如果一個企業取得了對另一個或多個企業的控制權,而被購買方( 或被合并方)并不構成業務,則該交易或事項不形成企業合并。
業務是指企業內部某些生產經營活動或資產負債的組合,該組合具有投入、加工處理過程和產出能力,能夠獨立計算其成本費用或所產生的收入。
區分業務的購買——即構成企業合并的交易與不構成企業合并的資產或資產負債組合的購買,意義在于其會計處理方式存在實質上的差異:
(1)企業取得了不形成業務的一組資產或是資產、負債的組合時,應將購買成本基于購買日所取得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的相對公允價值基礎上進行分配,不按照企業合并準則進行處理。分配的結果是取得的有關資產、負債的初始入賬價值有可能不同于購買時點的公允價值,但不會因為價值的分配過程產生新的資產或負債項目,資產或資產、負債打包購買中多付或少付的部分均需要分解到取得的資產、負債項目中;
(2)在被購買資產構成業務,需要作為企業合并處理時,確認計量時點的確定,合并中取得資產、負債的計量,合并差額的處理等均需要按照企業合并準則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如在構成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情況下,合并中自被購買方取得的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應當按照其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計量,合并成本與取得的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當確認為單獨的一項資產——商譽或是在企業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情況下,確認計入當期損益。
2. 交易發生前后是否涉及對標的業務控制權的轉移
報告主體的變化產生于控制權的變化。在交易事項發生以后,投資方擁有對被投資方的權力,通過參與被投資方的相關活動享有可變回報,且有能力運用對被投資方的權力影響其回報金額的,投資方對被投資方具有控制,形成母子公司關系,涉及控制權的轉移,該交易或事項發生以后,子公司需要納入到母公司合并財務報表的范圍中,從合并財務報告角度形成報告主體的變化;交易事項發生以后,一方能夠控制另一方的全部凈資產,被合并的企業在合并后失去其法人資格,也涉及控制權及報告主體的變化,形成企業合并。
(二)企業合并的方式
企業合并按合并方式劃分,包括控股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設合并。
(三)企業合并類型的劃分
1.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是指參與合并的企業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且該控制并非暫時性的。
2.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是指參與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的合并交易。